(来源|凤凰网风财讯 作者|陈文莉)
2021年7月22日,新大正(002968.sz)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公告,这是今年首家公布半年报的上市物企。
成立于1998年的新大正,在物业领域当属“老牌党”,它早在2017年挂牌新三板,2019年ipo上市登陆深交所主板,被称为“深交所第一物业上市股”。
这不仅是一家无地产母公司,独立发展的物业企业,也是主业“非住宅服务”的公司,主要服务办公楼、学校、交通枢纽、商业物业等业态,提供物业服务以及增值服务。
这些先天基因,使得这家重庆发家的老牌物企,在目前快速扩容的“物业股”中,拥有不少特性。
然而即使是差异化十足、发家较早,在愈加汹涌的上市潮下,新大正依然需要花大力气,抵抗或被“吃掉”的风险。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为了扩容,新大正加速开展收并购,并在去年耗费近亿元完成了首笔收购。
即使如此“发狠”,2021年1-6月新大正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58%;净利润7438.64万元,同比增长38.37%。
相较近日上市物企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净利增速动辄超100%的情况,难言优势。
物业股正在“狂飙突进”,老牌物企新大正,会突围还是被围剿?
巨头盯住非住物管 新大正主场受冲击
“目前物业行业的格局尚未稳定,争锋也越来越激烈。”
嘉和家业物业服务研究院院长唐卓告诉风财讯,市场规模大、集中度低、物业费均价高、收缴率高的非住宅物业,正在成为物企规模争夺的第二战场。
在非住宅服务领域,新大正可谓耕耘已久。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大正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58%;净利润7438.64万元,同比增长38.37%。公司业务平稳在增长。
但新大正的主场,已经被众多新兴的物业巨头“窥伺”。
风财讯发现,近年物业企业针对非住服务业务,扩张速度、收并购数量已经超过了住宅业务。
嘉和家业物业服务研究院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0年57起物业收并购中仅有13起为收购非住企业,占比为22.8%。但2021年前四个月,这一数据已经大幅增长为56.5%。
与此同时,2020年,上市物企在非住宅物业领域的面积增速高达59.6%,住宅仅为28.3%,增速尚不足非住的一半。
这一现象在物业行业top20中尤为明显。
比如,上半年碧桂园服务进行的5起收购中,除了蓝光嘉宝之外,其余主业均是在非住宅物业领域。
雅生活服务在上半年进行的5起收购物业收购中,全部为非住宅领域。
恒大物业、世茂服务,两家物企上半年进行的唯一收购,也皆为非住领域。
“强大的竞争对手,客观上已经对新大正的既有优势,产生着威胁。”专家直言。
主动出击收并购 耗资过大拉低财务指标
为保主场,新大正开始了反击。
风财讯观察到,2020年11月,新大正完成了首笔收购,作价9700万,正式将主营国企、商业银行等办公物业的四川民兴纳入麾下。
2021年半年报显示,新大正又接连增资了重庆重报物业,与南阳投资集团合资成立了南阳新大正物业,与贵州合心慧能科技合资成立了贵阳市大正彗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对此,新大正相关人士表示,并购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公司会谨慎但不排斥此种合作模式。
收并购之外,新大正还积极参与新项目的招标。
风财讯获悉,2021年上半年,新大正中标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包神铁路、襄阳市中医医院、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备战参赛任务等多个项目。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大正新拓展项目中标总金额约8亿元,饱和年化合同收入金额约4亿元,创下历年新高。
收并购与项目开拓并行,新大正的营收实现大幅增长,但也快速消耗着公司的资金。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大正的货币资金约为4.37亿元,同比减少35.4%;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59亿,较去年同期大降579.67%。
与此同时,新大正的毛利率、现金流也大幅下滑,而销售和管理费用则大幅攀升。
半年报中,新大正在今年上半年录得的毛利率仅19.3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且远低于上市物企的平均水平(30%);同期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增幅超38%。
与48倍的pe相比,新大正的财报指标,似乎有点“德不配位”。
由此,业绩发布当日,新大正股价一路走低,盘中一度下跌超4.8%。